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岁时习俗

岁时习俗

关键词:习俗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临泽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linz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30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 农村传统节日多,较大的有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阳节、中秋节、腊八节等。农民群众中有“硬穷一年,不穷一节”之说。在节日期间,有条件的家庭一般要改善一下生活。节日虽多,首先要从“小年节”说起:

    “腊月二十三,灶爷要上天”。这一天,家家都要祭灶,送灶神“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样”。传说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奏报人间善恶,家家做小面饼供献,俗称“灶干粮”,同时还要给灶神骑的灶马献上草料。晚十时左右,在院中摆设香烟桌,焚香叩拜,焚烧灶马(石印或毛笔画的)。家主还要祝告灶神“好话多说,瞎话少说”,有的人还再加一句“嘴里不要胡说”。有的还用灶糖(米制)在灶神像嘴上抹上几下,意思是让灶神嘴甜,上天多说好话。这一愚昧的习俗,在解放前,不知沿袭了几千年。从这一天开始,家家都在做过大年的准备。

    春节:农历正月初一日,俗称“过年”,为民间最隆重的节日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,家家整理室内外卫生,清扫屋顶(俗称扫房),准备过年食品,拆洗被褥,缝制新服,杀锗、宰羊、炕馍馍、蒸面桃、炸油饼、油果,操办各种食品。有钱人家要蒸大馍馍(一个约二、三斤重),共10个,枣卷八个,装饰得花花绿绿,俗称“大供养”,在堂屋里要献上一个正月,有的献到农历二月二,种田时还要作“栽种”献祭。一般农民蒸牛鼻面桃(形似牛鼻)、云卦山(用生面花卷蒸熟后连成一片形似山)等。年过完了都是人的好吃的。娃娃们每逢过年,欢天喜地,大人们则是“有钱没钱,剃个光头过年”。有的人家早几天就请人写好对联。到腊月三十日(除夕),俗称“大年三十”,除家家贴对联、贴门神之外,还要贴“黄钱”(黄纸条)谓之封门。设神堂、挂神像、拂净祖宗牌位,摆献祭供,焚香叩头;晚饭家家户户吃“转餐饭”,意即一年之中的最后一顿饭。饭要做多一点,好一点,剩下饭后表示这一年“吉庆有余”。还要用黄纸条封铡刀,封碾磨。晚上十时左右,全家人给祖宗焚香跪拜,在大门外+字路口烧纸钱,嘱托祖宗“火里分钱”。还要给河跌水淹的、车碾马踏的、冤死鬼、屈死鬼烧上一卷。许多农民在午夜时分还要进行“打醋汤”活动,由家主掌马杓(木质大杓),里面盛上烧红的石头,加上老陈醋,散发出一股很浓的酸味。首先在堂屋里祝福“上苍保佑,多子多福,一家平安”,在住人的房子里祝告“身卧福地,子孙绵长”,到牛圈、羊圈里则言“牛羊满圈,六畜兴旺”,有的还说“狼来封口,贼来迷路”。由于醋味的熏陶,能起到消毒、防疫的作用。晚上,晚辈要给长辈叩头问安,长辈给晚辈发年份子钱,俗称“压岁钱”,此夜一家人同居一堂,玩牌或闲聊,不得睡眠,谓之“熬年或守岁”。半夜里(约凌晨一时),在院内摆香烟供桌,献供馔、焚香、鸣炮、化表,谓之“接神”,灶神回宫带回佳音,预示一家平安、吉祥。

    初一日早起,大人、小孩均着新服,晚辈给长辈拜年。早餐忌食生米、生面,一般喝油茶,吃油果、油饼。初二日新婚夫妇给岳父母拜年。娃子们给邻里户族亲友拜年,一般都给茶泡油果子吃。初三日送神,初四日“迎喜”,由阴阳先生选定的“喜神”方位,给牲口挂红布条,赶向喜神所在的方位烧香、献供、鸣炮,谓之“出门见喜,迎喜接福”。有的村寨在这一天还要举行“祭春牛”(也称打春牛活动,有的村寨在立春时节举行)。全村男女老少聚集一起,由村主或渠主主祭,面朝“喜神”方位,设香烟供桌,焚香、化表后,由主祭人持牛鞭,鞭打泥塑的春牛,口中还唱道:一打风调雨顺,二打国泰民安,三打三阳开泰,四打四季平安,五打五谷丰登,六打六畜兴旺……“十打”打完后,由其他“头人”接过鞭子也打几下,群众也争着乱打,有的用拐杖打,有的用木棒打,把泥牛打得遍体粉碎。许多农民把打碎的泥巴,拿回自己家,泥到牛槽上,据说可保牲畜膘肥体壮。初五日各堡、村、寨,开始张罗组织闹秧歌,办社火。初七日称“人七”取“人齐”之意,这一天不劳动,妇女不使针。秧歌、社火一直闹到正月十六日为止。

    元宵节: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,也称上元节,俗称“灯节”,各村堡寨、寺院、道观、庙宇,立灯架,张灯结彩,一些村寨都有鳌山灯、儿女灯等各式纱灯,,一些农家门前也悬挂纱灯、彩色纸灯。这一天秧歌、社火均要“跳灯”,有的青年妇女在儿女灯前拔蜡求儿女,儿女生成后,都要去儿女灯前还愿,叩头焚香,献上面桃一盘,并还上十二支蜡烛,表示求子有验。在这一天家家都要蒸面牛供献,求六畜平安。

    清明节:清明节在农历三月间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这一天家家上坟祭祖,在坟前烧化纸钱,敬献供撰,坟头压纸,给新亡故者坟头添土。户族较大的坟茔,还要献猪献羊,按男丁配饭分肉,女丁无份。这一轻视妇女的漏俗,至今有的户族坟茔仍在沿用。

    端阳节: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阳节,传说当年爱国诗人屈原因朝廷腐败,为民请命不遂,愤然投江自尽。后人为纪念屈原,每逢五月初五这一天,家家包粽子,投入河中,让鱼鳖吃粽子,不要吃屈原尸体(后来再没有人见到投粽入河的习俗)。这一天户户门上遍插杨柳枝,燃艾熏蚊虫,饮雄黄酒避瘟疫,妇女绣织香袋,内装香茅草,带在胸前,香气溢人。妇女用彩线拴在娃娃脖子、手腕、脚腕上,据说可以消灾避难,图吉利平安。这一天已结婚的年轻媳妇都要逛娘家,穿花行走,叫“躲端午”。

    中元节: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是纪念祖先的日子。夏粮收获后,农民用新麦子磨面,蒸馒头,蒸葫芦包子,上坟祭祖。旧时按一年一小祭,三年一大祭的惯例,全户族按男丁筹款,买猪羊,在祠堂或坟茔祭祀。有的还请道士、和尚念经超度亡灵,请绅士写祭文凭吊,纪念列祖列宗。

    中秋节: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。民间有“八月十五月儿圆,西瓜月饼谢农田”之说。这一天家家做月饼,俗称“锅盔”,直径一尺余,厚三寸,当晚在房顶上或院内摆设香案桌,献月饼,杀月牙西瓜,焚香叩拜,谓之敬“月神”。当晚一般要全家团聚赏月,吃月饼、西瓜,意为团圆,共叙天伦之乐。

    寒食节:原为农历三月“清明”纪念祖先叫寒食节,后来沿袭到农历十月初一,纪念祖先也叫寒食节,意为十月初一日过后,天气转寒。这一天傍晚,农村群众为自家已故的祖无糊寒衣(棉衣),有的糊纸房,向祖先葬埋的方向,烧纸衣、化纸钱,其意是让祖宗在“阴间”住暖、有钱使。

    冬至节:冬至节在农历十一月份,又叫“冬节”或“交九节”。这一天家家早餐吃荤饭,素有“荤冬节”、“素腊八”之说。农家提倡早饭要早,多在凌晨五、六点钟吃饭。据传这一天早饭早吃,庄稼可早收。“冬至”过后,即交 “小寒”、“大寒”节气,北方即进入最寒冷的季节,有识字人的家庭,挂起“九九消寒图”,有的写“真是活财神降来咱家”的条幅,每个字均为九划,每天用红土笔描一划,叫“数九”,八十一天过去,九个字都描完,“数九”结束,迎来“立春”。

    腊八节:农厉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。这一天家家都要做“腊八粥”,吃腊八饭。初七日晚上,就用各种豆类和去皮青裸,合在一起下锅煮,加上白面条混在一起,即成腊八饭。饭后一些农民还要给牲畜、碾磨、水井、、粮仓等处泼撒一些腊八粥,有的还到田垅上泼撒,表示这一年五谷丰登。有些地方的农民在“腊八”前夕还要将整块的冰块献到地上,以求土地保墒,祝愿来年风调雨顺。

    除上述节日外,民间还有一些节日,如正月二十“补天节”,在这一天家家摊煎饼祭献,以示补天;二月二“惊蛰”节,这一天民间有“龙抬头”,万物萌动之说;三月十五“灵山节”,许多村堡在这天跳灵山,据说可以活地脉。四月初八“仙姑庙”节,也叫“踏青节”,去仙姑庙烧香并兼远足旅游踏青,五月十三磨刀节”,传说这一天关圣人磨刀,预示农民要开镰收割。六月初六“晒肋巴节”,许多人去沙窝中烫晒,可治腰腿病、关节炎。有的农民在这一天采集百草,晾干后可当药用,七月份“立秋节”,家家吃豆子饭,保健身体,九月九日“重阳节”,这一天女子头插菊花,同男子一起登高望远。十月十日“双十节”,为辛亥革命纪念日,腊月二十三日为“扫房节”(以上均以农历计月)。

    另外还有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日,如“立春”节、“立夏”节、“土王”节、“秋风”节、“霜降”_节、“立冬”节等等,各地习俗也都有不同活动。有些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,有的已在人们记忆中忘却,有的虽有记忆,但也有其名而无其实了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